首页 > 推广 >

同药不同价: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缘何更贵?​

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0:46:51来源:
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药,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,这样的现象让不少参保者感到困惑。一些医保定点零售药店 “坐地起价” 的行为,更是让参保人员颇为不满:“刷医保个人账户的话,药价高、不划算,毕竟个人账户里的钱也是自己的钱;不刷的话,那些钱就‘躺’在账户里,也失去了参保的意义,好像怎么选都吃亏。”
近日,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向媒体表示,自己在位于重庆铜梁区的一家药店购买三黄片 (葵花),店员告知售价为 18 元一盒,结账时,邓女士掏出医保卡准备付款,收银员见状提醒她,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,需要支付 26 元。对此,邓女士当即提出了质疑,得到的回复是 “价格一直就不一样”。面对明显不合理的价差,邓女士拒绝付款,最终在附近另一家非定点药店,以 16 元的价格购入同款药物。
无独有偶,去年冬天,邓女士的孩子出现过敏症状,她本想在外卖平台下单小区门口药店的过敏药,因情况紧急决定出门购买。到店后她发现,自己选定的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(澳博达),在平台上的价格为 25.8 元,而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的话,要 30 多元。邓女士向店员出示了平台的价格截图,对方表示,如果她不刷医保个人账户,便可以按照线上价格支付。情急之下,邓女士没有深究,使用会员折扣后,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了 29.5 元 。
来自湖北武汉的张先生也有类似经历。一次感冒后,他前往药店购买止咳药,店员向他推荐了标价 26 元的金莲花软胶囊 (惠海希康),张先生随后刷医保个人账户付了款。但他发现,自己的医保个人账户被扣了 35 元,比价签上多出 9 元。张先生在 “城市留言板” 上进行反映后,武汉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回复称,如果一款药品能够在湖北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平台上采购到,药店就要参照公立医院的价格定价,而目前医保药品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大部分都已进入该平台。该工作人员表示,一般来说,定点零售药店在采购价的基础上加价 10% - 20% 较为合理,如果发现价格虚高或 “两套价”,参保人可以要求查看药店的 “进销存” 系统 。
一直以来,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因资格审定严格、服务质量较高而受到参保人员信任。如今,一些药店为何 “坐地起价”?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分析称,参保人刷医保个人账户买药后,资金并非直接从患者个人账户流向药店,而是先进入医保经办系统,再由医保部门和药店进行结算。若存在统筹报销的部分,还需要药店先行垫付。根据各地政策,结算周期往往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。在提交结算申请时,药店需要提供相关数据和销售记录以备审核,还需支付约 2% - 3% 的手续费 。
“在这种情况下,部分药店将资金和时间成本分摊到药价上,向参保人转嫁成本。” 邓勇表示,此外,不少参保人对药价敏感度较低,也给了一些定点零售药店违规操作的空间 。
社会保障法学者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玉认为,无论出于什么原因,药店都不能推行 “阴阳价”,这违反了价格法中有关 “明码标价” 的规定,涉嫌价格欺诈,扰乱了药品市场的秩序,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。根据基本医保有关规定,职工医保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,个人账户属于医保基金。王天玉表示,部分药店相关行为也有骗保之嫌,或造成医保基金 “跑冒滴漏” 。
邓勇进一步指出,药店无故抬高价格,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们缴纳医保的积极性,进而言之,还可能引起参保人误解医保政策 。
为维护参保人权益、防止医保基金被浪费,相关部门已有所行动。今年 1 月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》,提出推进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,为定点医药机构运行持续注入流动资金。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支撑,在做好医保基金预付的同时,充分考虑定点医药机构需求和能力,2025 年全国 80% 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,2026 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。
受访专家认为,相关部门还应强化定点零售药店的日常管理,加大飞行检查力度,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,依据量化评分,对定点零售药店开展动态分级管理。同时,引入社会监督机制,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鼓励参保人发现问题后及时反映 。
此外,参保人自身也应增强维权意识,主动了解医保政策、医保支付相关知识,避免自身权益受损以及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浪费。在购药时,仔细询问价格,若发现价格异常,可要求查看药店 “进销存” 系统,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。
医保关乎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,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、维护参保人权益、规范药店经营行为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营造一个公平、透明、合理的医保用药环境 。
(责编: admin)
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